2016年2月中共中央、国务院《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》中提出,到2030年左右东北地区建成“一带五基地”:指全国重要的经济支撑带,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、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、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、现代农业生产基地、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。这既是中央对东北地区的功能定位,也是实现东北地区新一轮全面振兴的目标任务。
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以辽宁沿海经济带、沈阳经济区、突破辽西北沈抚新区、县域经济为主要内容的“五大区域发展战略”。辽宁对五大区域的未来发展准确定位:辽宁沿海经济带着力建设东北亚航运中心和重点发展临港产业、海洋经济;沈阳经济区构建科技创新中心、专业物流体系和智慧城市群;辽西北地区突出高效特色农业、生态屏障区建设;沈抚新区围绕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;县域经济要形成“一县一业”的发展格局。“五大区域发展战略”为辽宁振兴增添了新动能,推进经济朝着更高质量、更有效率、更加公平、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。
——到2020年,辽宁沿海经济带将成为引领东北振兴的重要增长极:大连市的核心地位和龙头作用显著提高;大连-营口-盘锦主轴作用进一步加强;渤海翼和黄海翼“两翼”实力不断壮大,形成“一核、一轴、两翼”总体布局。
——到2020年,沈阳经济区将成为辽宁经济的发动机和新引擎:全力打造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人才中心、东北创新中心、区域金融中心、东北亚物流中心,带动其他四市,加快形成聚集效应。
——到2020年,突破辽西北确保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:四大主要指标增速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;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,贫困人口全部脱贫;“一县一业”、“一园一区一镇一品”发展格局形成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。
——到2020年,沈抚新区经济三年上台阶,五年大变样,十年增长极: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;“同城化”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;“亲”清”营商环境全面建立;“五大”特色产业集群初具规模,成为先导区、示范区和新的增长极。
——到2020年,县城经济实现县(市)、乡(镇)、村经济全面发展:五大主要指标增速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;41个县(市)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明显提高;每个县(市)至少建成1个工业产业园区,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。
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“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”,指出这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,是一个系统工程,必须做到点面结合,方能让这一体系真正动起来、活起来,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。
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,要突出抓好五方面工作:一是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,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。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,推动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、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、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,营造脚踏实地、勤劳创业、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。二是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,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,强化战略科技力量,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,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、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。三是要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,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,实施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,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,同时协调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。习近平同时指出,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,要把这盘大棋走好。四是要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,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,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,继续积极推进“一带一路”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。五是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,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,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,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。
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史提出的战略。农业农村农民间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,必须始终把解决好“三农”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,实施乡村振兴战略。2018年2月4日,中央公布了一号文件,即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》。
——到2020年,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,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;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,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;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,贫困县全部摘帽,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。
——到2035年,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,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。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,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,相对贫困进一步缓解,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;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,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。
——到2050年,乡村全面振兴,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全面实现。乡村全面振兴,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全面实现。